工作动态

NEWS

加快动产融资发展和动产权属登记制度建设

——首届滨海动产金融论坛在津召开


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滨海动产金融论坛6月7日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是第七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和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津渡参加论坛并致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以“建立统一的动产权属登记制度,推动动产融资创新”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参加论坛的代表们围绕“动产融资与动产权属登记制度建设”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动产融资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和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展开探讨。

潘功胜在发言中说,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建立我国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统一登记制度改变了权利登记的分散状态,方便相关权利人按照统一规则登记并查询权属信息,从而有效降低经济主体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其次,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统一登记制度为金融机构发展动产金融业务,创新相关金融产品提供了重要基础。各类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仓单、设备等动产作为抵押、质押品获得融资,也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将动产物权信息置于统一的登记系统中,金融机构可以全面了解抵押、质押品状态。在发生抵押品权属纠纷时,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登记信息,有效地进行资产保全,最大限度地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防范信用风险。

潘功胜认为,我国建立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制度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建立了我国先进的动产权属登记系统,目前包括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和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系统建成以来,运行安全、稳定,登记量和查询量等各项指标稳步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动产权属登记系统具有登记及查询权限的用户达6625家,系统登记总量达95万笔,累计查询量超过130万次。其中,应收账款登记系统中登记的借款人超过80%是中小企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动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最近5年动产支持贷款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应收账款融资年均增速高达50%。动产金融扩大了融资抵押、质押品的范围,有效地缓解了企业传统抵押品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动产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中明晰抵押品权属关系、建立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正是其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动产权属登记分散在近20个部门,判定权属状态难度较大,已经不适应动产金融发展的需要。

据介绍,通过“政府搭台,职能部门配合,司法机关参与”的方式,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于2012年在天津启动了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平台的试点工作。统一登记平台以现有的应收账款登记系统和融资租赁登记系统为基础,拟逐步推动把各类用于融资支持的动产物权信息,置于统一的平台进行登记和公示,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为动产金融发展提供便利。天津市司法机关出台了相关法律意见,在司法实践中明确租赁登记的法律效力。天津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主动运用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平台,开展相关业务。

潘功胜表示,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框架,明确登记系统的法律效力和相关业务操作规范,为登记系统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创造基础条件;金融监管部门应根据动产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运用动产权属登记系统开展相关业务,促进动产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主动利用登记系统提供的信息便利,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各类动产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使动产金融产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各类企业要更多地了解动产金融业务模式,在登记系统中主动登记动产权属信息,保障自身资产安全,并为获取相应的金融服务创造条件。他说,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要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深入研究动产金融业务中各方信息需求,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经验和技术优势,扎实推进系统建设,完善各项登记公示功能,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为业内搭建一个共同探讨动产金融问题、借鉴国际动产融资先进经验、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务实平台,推动完善我国动产融资服务体系和动产金融市场体系,促进动产融资业务创新、改革与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